服务热线:
021-34610856
技术支持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揭秘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:启动前须知的关键步骤

揭秘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:启动前须知的关键步骤

更新时间:2025-07-15浏览:6次
 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是一种专为极d温度条件设计的分析设备,通过体积排除机理实现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精准表征。其核心优势在于突破传统GPC的温度限制,支持30℃至220℃的宽温范围,可分析高熔点聚合物(如PPS熔点285℃、PEEK熔点343℃),填补传统设备在高温材料分析领域的技术空白。
 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(GPC)的使用前准备需要特别关注温度控制、流动相选择、样品处理以及仪器稳定性,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
  1、安全与环境准备
  个人防护:佩戴耐高温手套、防护眼镜和实验服,避免接触高温部件或腐蚀性溶剂。
  环境检查: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(尤其高温可能加速溶剂挥发),仪器周围无易燃物,电源接地稳定。
  高温警示:检查仪器是否标明高温区域(如柱温箱、加热模块),避免触碰烫伤。
  2、仪器预热与温度设置
  温度校准:
  根据实验需求设置柱温箱温度(通常高于常温,如50℃~200℃),并等待温度稳定(约30分钟~1小时)。
  确认温度传感器正常工作,避免实际温度与设定值偏差过大。
  流动相预热:
  若流动相为高沸点溶剂(如DMF、二氯苯等),需提前预热至接近柱温,避免低温流动相导致柱压骤升或基线波动。
  部分仪器配备在线脱气功能,可对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并预热。
  3、流动相选择与系统平衡
  溶剂兼容性:
  选择与高温兼容的流动相(如聚苯乙烯常用邻二氯苯或三氯苯),避免溶剂在高温下分解或与色谱柱发生反应。
  检查流动相在设定温度下的粘度和溶解性,确保样品能够充分溶解并有效分离。
  系统冲洗与平衡:
  新换流动相或长时间未使用仪器时,用流动相充分冲洗管路和色谱柱(建议流速1.0 mL/min,冲洗30~60分钟),直至基线平稳。
  注意高温下溶剂挥发问题,及时补充流动相并检查密封性。
  4、样品预处理
  溶解与过滤:
  将样品溶解在与流动相匹配的高温溶剂中(如邻二氯苯、DMF等),浓度适中(通常1~5 mg/mL)。
  使用高温耐受的滤膜(如聚四氟乙烯膜,0.2~0.45μm)过滤样品,避免高温下析出杂质堵塞色谱柱。
  防止降解:
  高温可能导致样品降解,建议快速进样并缩短样品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(如使用自动进样器)。
  复杂样品可预先离心(如12,000 rpm,10分钟)去除不溶颗粒。
  5、色谱柱与检测器准备
  色谱柱选择:
  选用耐高温的凝胶渗透色谱柱(如聚苯乙烯-二乙烯基苯柱),确保其排阻范围与样品分子量匹配。
  装柱后需在设定温度下平衡至少30分钟,确保柱效稳定。
  检测器校准:
  根据检测器类型(如示差折光检测器、红外检测器)设置参数,并进行基线校准。
  高温可能影响检测器灵敏度,建议用标准样品验证检测器响应稳定性。
  6、系统检漏与压力测试
  密封性检查:
  高温下溶剂膨胀可能导致管路泄漏,需检查接头、阀门是否拧紧,有无渗漏。
  逐步升压至工作流速(如1.0 mL/min),观察压力是否异常升高(可能提示堵塞或气泡)。
  排除气泡:
  高温下微小气泡可能扩张导致基线波动,可通过低速冲洗或手动排气清除。
  7、实验参数记录与验证
  记录关键参数:
  记录柱温、流动相组成、流速、进样量、检测器参数等,便于后续实验复现。
  标准品验证:
  使用已知分子量的标准样品(如聚苯乙烯标样)验证色谱柱效和分离效果,确保仪器状态正常。
  8、注意事项
  避免骤冷骤热:高温实验后,切勿直接关闭加热模块,应逐步降温(如每小时降10℃)以保护色谱柱。
  定期维护:高温环境易加速管路老化,定期检查密封圈、滤头等易损件,更换老化部件。
  溶剂回收:高温溶剂多为高沸点有毒物质(如邻二氯苯),需妥善回收处理,避免污染环境。

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

 

东曹(上海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网站地图

咨询热线:
021-34610856

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