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散射检测器是一类基于瑞利散射理论,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颗粒散射光强度实现分子特性分析的高d分析仪器,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、生物大分子及纳米材料表征领域。其核心技术原理是通过激光照射溶质颗粒,捕捉散射光信号的强度与角度分布,进而推算分子量、回转半径、支化度等关键参数。
根据检测角度差异,光散射检测器可分为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(MALS)和小角度光散射检测器(LALS)。MALS通过12-165度范围内多个检测角度的协同分析,结合角度外推法计算零角度散射强度,显著提升分子量测定精度,例如怀雅特HELEOSⅡ型检测器可测定10³-5×10⁵道尔顿分子量,并支持旋转半径与第二维利系数计算。LALS则采用7°单一检测角度设计,直接测量近零角度散射光强,避免角度外推误差,更适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析。
一、光源系统
激光器:
作用:产生稳定、单色、高强度的光束,作为光散射的入射光源。
类型:常用半导体激光器(如波长635nm、功率3mW的激光器)或氦-氖激光器,具有光参数稳定、效率高、寿命长(可达25000小时以上)的优点。
选择依据: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波长和功率的激光器,以确保光散射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。
光束整形与准直:
作用:对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进行整形和准直,使其成为平行光束,提高光散射信号的采集效率。
组件:包括透镜组、光阑等光学元件,用于调整光束的直径、发散角和方向。
二、样品室与分散系统
样品室:
作用:容纳待测样品,确保样品与光束充分相互作用,产生光散射信号。
设计要求:样品室应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、密封性和耐腐蚀性,以防止样品污染和光散射信号的衰减。
类型:根据检测需求,样品室可分为湿法样品室和干法样品室。湿法样品室适用于液体样品,干法样品室适用于固体粉末样品。
分散系统:
作用:将样品分散成单个颗粒或细胞,确保光散射信号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湿法分散:采用搅拌、超声等方式使样品均匀分散在液体中。例如,使用高功率离心泵和超声振荡器辅助分散,防止颗粒团聚。
干法分散:采用压缩空气吹散、负压吸入等方式使固体粉末样品分散成单个颗粒。例如,通过螺旋分散器和振动进样器实现样品的均匀给样。
三、光散射信号采集系统
探测器阵列:
作用:捕获不同角度的光散射信号,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。
类型:常用光电二极管(PD)、光电倍增管(PMT)或电荷耦合器件(CCD)作为探测器。
排列方式:探测器阵列通常呈环形或线性排列,覆盖广泛的角度范围(如0.011°-170.02°),以捕获多角度光散射信号。部分仪器还配备斜向放置的测量池和大角度多方位检测器,提高分辨率。
信号放大与处理:
作用:对探测器采集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、滤波和模数转换,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。
组件:包括前置放大器、主放大器、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(ADC)等电子元件。
四、光路系统与辅助组件
光路系统:
作用:确保光束准确照射在样品上,并引导光散射信号到达探测器阵列。
组件:包括反射镜、分光镜、透镜组等光学元件,用于调整光束的方向、聚焦和分光。
设计特点:采用反傅里叶光学变换设计或傅里叶透镜组,优化光路设计,使更多光束能够通过测量池,确保小颗粒产生的散射光也能被完q捕捉。
辅助组件:
温度控制单元:维持样品室和光学元件的温度稳定,防止温度变化对光散射信号的影响。
防震装置:减少外界振动对光路系统和探测器阵列的影响,提高测量稳定性。
清洁系统:定期清洁光学元件和样品室,防止灰尘和污染物对光散射信号的干扰。
五、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
数据采集卡:
作用:将模数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中,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。
性能要求:具有高速、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,以确保光散射信号的准确记录。
数据分析软件:
作用:对采集到的光散射信号进行反演计算,得到颗粒或细胞的粒径分布、浓度等参数。
功能特点:采用先进的反演算法(如H.Golub分布反演算法)和散射理论(如米氏散射理论或夫琅禾费衍射理论),结合独特的仪器硬件设计,使测试数据更加精确、快捷。同时,软件还支持粒度分布曲线、直方图及典型粒径值报告的生成,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。
